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近日对天津市宝坻区歇马台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了田野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和少量青铜器。 “歇马台遗址是目前已知天津地区最南部商周时期遗址。1984年,天津曾对歇马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发掘面积较小、发现的遗物数量较少。”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负责此次考古挖掘的项目负责人刘健介绍说,为配合歇马台村还迁房项目的工程施工,今年4月...
记者17日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发掘,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聚落凌家滩遗址2013年度春夏季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本阶段发现200多平方米的红烧土遗迹。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今年5月初开始对凌家滩遗址进行年度考古发掘,这也是凌家滩遗址的第六次考古发掘。 “红烧土是一种粘土,在同时期经常用于造房子,”本次发掘领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
15日,上海博物馆再次牵手全球著名金融机构美银美林启动“全球艺术保护项目”,从近2000件文物里精选出10件进行修复。一年半以后,其中的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腰鼓)、长沙窑褐彩执壶、越窑青瓷碗、宋代青白釉洗、龙泉窑长颈瓶等10件青龙镇遗址文物将与市民见面。 此次修复的10件文物中,唐代长沙窑褐釉瓷拍鼓尤为引人注目,其表面褐黄釉,内壁褐色釉,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外壁凸起...
《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日前编制完成,“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郑州大遗址片区保护3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在《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文物局将郑州与西安、洛阳、荆州、成都、曲阜一起确立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6个大遗址片区。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R...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近日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了国家“十二五”期间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50处重要大遗址,我省有6处入选,分别是:蒙城尉迟寺遗址、含山凌家滩遗址、六安王陵、寿县寿春城遗址、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石刻、大运河安徽段(淮北、宿州)。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我省历来...
甘肃省河西走廊“四坝文化”东灰山遗址中,曾先后出土了16件铜器。日前在兰州结束的东灰山遗址研究座谈会上,考古学者认为,这些铜器要比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时代青铜器早,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 “先有东灰山遗址中的铜器,后有中原一带商周的青铜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说。 “四坝文化”是公元前2000...
房山区的金陵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帝王陵。11日,有媒体报道,经有关专家论证,金代皇陵遗址将建成一处皇家陵墓遗址公园。记者就此向文物部门求证,市文物局及房山区文委均表示对此并不知情。 昨天,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由于年代等各种历史原因,金代皇陵处于半开发状态,很多文物遗址甚至荒废。开发后,金代皇陵将被称为“帝王谷”。房山区文委相关负责人接受...
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曾先后发现了小麦等5种作物的炭化籽粒。日前在兰州结束的东灰山遗址研究座谈会上,考古学者认为,这些碳化小麦是中国境内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小麦标本。 “东灰山遗址的发现表明,至少在青铜器时代,中国已开始栽培小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说。 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是1958年9月甘肃省博物馆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今年5月份,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持续的大暴雨袭击四川,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再次遭受劫难,全城被淹没,最高水位超过7米,人们对遗址的保护产生担忧,而同时,有关它的存亡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有学者称,此举“劳民伤财”,“几亿元打了水漂”。 北川老县城再遭劫难 新华网消息,7月8日下午至9日早上,唐家山堰塞湖和北川老县城降雨量高达285毫米,致使唐家山堰塞湖水位抬高8米。北川老县城R...
温曲遗址位于山西祁县东南的古县镇温曲村附近,距祁县县城约3。5公里,文物普查确定其为一处汉代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田野工作从2010年10月底开始,持续到2011年1月,分两区进行。两区发掘面积1550平方米。清理灰坑15座,壕沟1条,墓葬30座,出土大量陶瓷器、筒瓦、板瓦等标本,部分标本上有一些重要文字和刻划符号。 本次发掘共清理战汉时期灰坑15座,壕沟1条,墓葬6座;除出土大量建筑废弃物...
雍城宗庙遗址 (资料图片) 记者昨日从宝鸡市文物旅游局获悉,国家文物部门日前批复同意了《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这将推动宝鸡微观性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是未来大遗址保护的又一例重头戏。 秦公一号大墓为全国最大木椁墓 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介绍,秦雍城遗址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f之北。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50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是秦国历史上延续时...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近日对宝坻区歇马台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了田野挖掘,出土了大量陶器和少量青铜器。 “歇马台遗址是目前已知天津地区最南部商周时期遗址。1984年,天津曾对歇马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但发掘面积较小、发现的遗物数量较少。”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门负责此次考古挖掘的项目负责人刘健介绍说,为配合歇马台村还迁房项目的工程施工,今年4月,中心...
古老的孤竹国都遗址究竟在哪里?经专家学者勘察论证,河北省卢龙县城南的蔡家坟商代遗址,可以初步断定为孤竹国都遗址。为进一步确认这一研究成果,6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的考古学专家来到蔡家坟村,正式启动蔡家坟商代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据悉,该项目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13年重大发掘项目。 文献记载,孤竹国建于夏末,兴于殷商。从立国到灭亡存在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660年) ,是青铜时代滦河...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行为的初衷是完整保存与修复遗址,相关景观及设施的设计应以遗址价值与内涵的展示为前提,而非一味地开发“捞金”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被提请审议,规定除建设保护与展示设施外,在重点保护区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不得进行危害文物安全的作业。然而,在对遗址“小心呵护...
记者从河北临城县文保所获悉,位于临城县“南水北调”渠线内的宋金时期邢窑遗址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已正式结束。此次发掘共出土瓷片2万多片,是邢窑遗址发现以来最多的一次。 据临城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索丽霞介绍,临城县这处邢窑遗址位于山下村东南“南水北调”渠线内。经过一个多月考古发掘,出土宋金时期瓷片2万多片,其中包括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白釉印花、刻花瓷片20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